4月25日,长三角名校长、浙派名校长“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杭州市现代实验小学举行。
本次研讨会由浙江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主办,拱墅区教育研究院、杭州市现代实验小学承办。活动旨在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度探索人工智能与小学教育融合路径,形成学校高质量发展新样态,引领教育管理新思路、新方法、新视野,提升校长的实践领导力和研究力;同时也为发挥长三角小学名校长、浙派小学名校长们的辐射引领作用,搭建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
参加研讨会的专家们
参加此次研讨活动的领导和专家有,浙江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牟凌刚,浙江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四级调研员赵思静,浙江省师干训中心副主任、浙江外国语学院社会服务处处长葛青青,浙江省师干训中心副主任姚安娣,浙江省师干训中心项目办主任常媛媛,杭州市教育局教师工作处处长张启鹏,杭州市教育局教师工作处三级调研员胡娟慧,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陈亮,拱墅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史寒屹,拱墅区教育局党委委员、总督学罗才军,杭州市拱墅区教育研究院书记、院长沈旭东以及拱墅区教育局相关科室负责人。
本次活动特别邀请到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原主任陈玉琨;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原校长,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尚可;浙江教学月刊社社长、总编辑,浙江省师干训中心副主任,教授级编审陈永华;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省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小学校长国培计划首批专家肖远军,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基础教育治理研究所所长、长三角名校长浙派名校长培养工程首批导师李春玲莅临指导。
现场参加此次研讨会的还有长三角名校长、浙派名校长代表,省市小学校长代表,拱墅区小学书记、校长代表等近200人。
拱墅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陈亮在致辞提到,拱墅区近年来在打造全省教育最强区,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名师名校长队伍方面的创新举措及显著成效,名师名校长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生成式AI蓬勃发展的浪潮下,校长作为学校发展的引领者,要成为数智校园的架构师、要担当教育本质的守望者、要化身生态共创的合伙人。
拱墅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陈亮致辞
浙江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牟凌刚在讲话中指出,浙江正聚焦教育强国建设纲要,深入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扎实推进教育强省建设。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挖掘浙江本土的教育资源,将地域文化底蕴与先进教育理念融入培训体系。在全国率先建立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名师名校长典型。当下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刻重塑全球教育生态。校长们作为教育的领航员,深耕教育一线,应着力以数字素养重构学校管理蓝图,深度探索人工智能与小学教育的融合之路,形成学校高质量发展新样态。期待与会代表畅所欲言、共同探讨,拥抱“AI时代的教育变革”,为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视角、新的活力和激情。
浙江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牟凌刚
如果说教育是浩瀚宇宙,那每个孩子就是独一无二的星辰,而校长、教师正是引领这些孩子闪烁发光、发亮的引路人。开幕式最后,与会嘉宾和领导们一起点亮教育星空。
校长主旨报告环节,浙江省杭州市卖鱼桥小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罗才军率先带来《有任务的课堂:立足素养的学习再造》主题分享。他指出,课改需从“改课”开始,以综合性任务驱动学法变革,突破传统课堂知识传授局限,让学习与真实世界共振。教师要努力转型,成为学习设计师、场景重构师、思维脚手架的搭建者,培养适应AI时代的批判性思维与协作能力,让课标精神真正落地课堂,让核心素养真正提升。
卖鱼桥小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罗才军
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书记、校长楼朝辉作《行动自觉:教育家精神的学校表达》主题发言。他认为,AI时代带来诸多挑战,教育工作者需坚守基本,与时俱进。行动自觉是应对变革的最大动力,教育家精神是当下教育工作者最需要涵养,最需要发扬,最需要坚守,最需要培育的。天长小学将教师精神培育作为学校文化重构、教育变革的主动力,并通过三个温暖的育人故事,分享了教育家精神的天长育人实践。
杭州市天长小学书记、校长楼朝辉
浙江省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党委书记王文森作《夯实“四底” 强化“三基”——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坚守》主题报告,他结合学校特色活动,围绕“底线”“底色”“底蕴”“底气”四个关键词,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做好教育坚守。他指出,人生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的人生,我们要让每一个孩子锻造能力,让孩子的人生拥有无限可能,在基础教育阶段攒足勇气和“底气”!
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党委书记王文森
人工智能正成为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变量!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实验小学校长陈飞作《“学创一体”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生态建构的实践探索》主题报告,她指出,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并从“学生学习子系统”“教师发展子系统”“育人空间子系统”三个维度详细介绍了“学创一体”人工智能教育生态系统建构的实践探索。以真实问题驱动的学习,让数据不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滋养核心素养的养分。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实验小学校长陈飞
要让每个孩子的成长“看得见、摸得着、走得远。浙江省龙泉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书记季茂旺在报告《人工智能+评价改革:让成长可视化的实践与展望》中指出,技术赋能,让评价可视化、教学精准化、家校协同化。为更好地让人工智能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要深化人工智能赋能顶层设计,拓展“AI+五育”场景并加强人工智能教师胜任力的路径研究。
龙泉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书记季茂旺
江苏省建湖县西塘河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荀以勇作《坚持“五点”定位 追求“五无”境界》主题报告,从找准制高点,筑牢管理根基,追求高效“无华”;夯实着力点,打造优秀团队,追求自然“无为”;抓住关键点,撬动课堂改革,追求浸濡“无声”;紧扣生长点,创新实践活动,追求生动“无痕”;把握结合点,助力学生成长,追求融和“无量”等五方面和大家分享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
江苏省建湖县西塘河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荀以勇
一所高质量发展的学校,必定有一个精神明亮的团队。浙江省杭州市现代实验小学书记张刚在主旨报告《融合·共生·向美: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应答》中指出,教育高质量发展不仅教学设施是重要的,人更重要,教师是第一资源、学校最宝贵的财富,并从“一幅画”“一座馆”“一个梦想”三个现代温暖教育故事阐述了学校在星教育哲学理念引领下,通过优师、惠生、强校努力探寻现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样态。他同时也分享了学校在AI赋能方面的创新探索,在“全景”视角下融合多元学习资源与技术,引领学生全方位、多维度、个性化学习,为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现代”方案。
杭州市现代实验小学书记张刚
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原校长,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会长尚可总结发言。他指出,七位名校长都展示了自己学校和个人清晰而高位的认知和思考,展示了自己前沿而立地的实践和探索,展现了自己学校大气和个性的办学风格。这是我们教育迎接人工智能挑战,贯彻和实施教育强国纲要,推进我们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个个鲜活而典型的案例。这是推进我们小学高质量发展的长三角经验,乃至中国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对我们小学教育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的启发借鉴和巨大的激励促进作用。在AI时代下,对人工智能我们要热烈的拥抱并积极赋能创新合理应用,以教育新发展理念打造智能时代教育发展的新生态。
杭州第二中学原校长,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会长尚可
现场还举办了长三角名校长、浙派名校长圆桌沙龙,由浙江教学月刊社社长、总编辑,浙江省师干训中心副主任,教授级编审陈永华主持。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龙狮桥乡中心学校校长夏伟,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书记俞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伯鸿学校书记、校长杨建伟,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书记、校长施彦文,浙江省东阳市吴宁第五小学教育集团校长金俊华参与沙龙分享。
长三角名校长、浙派名校长圆桌沙龙
五位名校长结合自己学校特色和校园文化,分别围绕“AI时代,如何通过高品质校园文化建设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构建‘技术+文化’双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和“立足新时代,如何利用AI赋能教育场景创新,驱动个性化学习与教学效能提升,赋能学校管理与服务升级,打造各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品牌学校”等主题,展开深入且热烈的讨论,从不同角度剖析了当前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就如何借助AI赋能教育场景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提出了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推动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
陈永华在总结中指出:AI赋能教育的核心,在于让技术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彰显教育的人文主体性。应用AI时需坚守双重底线:一是传承文化基因,二是筑牢伦理准则。同时,需推动从理念到实践的系统性跃迁——政策层面完善框架,技术层面优化适配,生态层面构建协同体系,而教育工作者首当其冲要实现认知升级,在技术浪潮中守住教育初心。
随后,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陈玉琨给大家带来了主题报告《AI时代教与学的改革》。陈教授从“AI时代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AI能干什么”以及“应对时代挑战,我们怎样当教师”这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和挑战。他指出,教师要成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守护者、要成为学生认知发展的引领者、要成为伙伴的同行者、要成为教育事业的探究者。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陈玉琨
活动最后,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拱墅区教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沈旭东作会议总结。他指出,教育强国建设需紧扣时代脉搏,从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等四方面推进变革。AI 时代应注重培养学生好奇心与想象力,避免陷入技术主义,同时需加强政治学习与理论研究,以科学理念引领实践,为教育强国目标夯实基础。
拱墅区教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沈旭东
在AI新时代的浪潮下,学校教育变革已势在必行,这场研讨会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此次研讨不仅是经验的交汇,更是思想的升华。长三角名校长、浙派名校长正以文化为根,以技术为翼,在传承与变革中破浪前行,共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