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表”不该成为幼儿教育圭臬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时间安排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

然而,在当前的实践之中,作为幼儿学习与发展重要路径的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安排与组织存在不少误区,导致幼儿在园的学习与生活质量不高。究竟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与组织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值得我们深思。

提供弹性空间,灵活安排一日生活

一些幼儿园按照一日生活安排表详细规定幼儿在不同的时间段需要完成的事情,而教师往往倾向于严格执行这张“日程表”,常常催促或是驱赶幼儿按照各个时间段进行活动,幼儿则在控制下宛如“提线木偶”一般生活。

这一现象实质上是钟表所测定的客观时间对具体经历的时间的入侵,幼儿园一日生活安排表就像“火车时刻表”似的钳制着教师和幼儿,造成幼儿的生活紧张且仓促,时刻处于焦虑不安的状态。

因此,幼儿园一日生活安排表应是“旅行的指南针”,提供灵活安排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指导框架,而不是严格古板的枷锁。这就意味着,教师拥有安排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弹性空间,能够根据幼儿的真实生活状态,适时延长有趣或复杂的活动,缩减枯燥或简单的活动,保障一日生活的自然推进,而这背后的依据是幼儿的节律,即具体经历的时间。同时,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机整合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使之模块化,保证幼儿拥有充足的自由支配时间,能够按照自身的节奏选择做事的顺序。

转变教师观念,均衡主导与自主关系

关于人与时间的关系,教育人类学家追求工作时间与自由时间的平衡,强调合理安排的时间。针对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而言,工作时间是指成人主导的活动,而自由时间是指幼儿自主的活动。但是,在这教育天平的两端,我们往往更加偏向于前者,使得幼儿的生活处于“高控”的状态,忽视幼儿的自由时间。

有关研究表明,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成人主导的活动约占84%,而幼儿自主的活动仅占16%,这主要是受到“知识传递”的价值取向和“成人中心”的教育方式的影响,往往更为重视成人主导的活动。对此,教师应当转变观念,与幼儿共同编制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以此均衡成人主导和幼儿自主的活动。高宽课程对幼儿自由时间的尊重是通过给予幼儿表达想法和意图的机会,让幼儿自己做选择和决定来实现的,在一天的最初,师幼共同计划一日生活,这充分体现了主动学习中“幼儿选择”的核心要素,值得借鉴。

注重过渡环节,建立良好生活秩序感

教育人类学家认为,人具有“明天性”,有着对未来的提前规划与美好憧憬,尤其表现在儿童的身上。然而,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往往并不习惯提前告知幼儿一日生活的安排,更是忽视在过渡环节中对下一个活动的预知。对于幼儿来说,这种不确定性就会带来失控感、焦虑感以及无序感,容易造成秩序混乱和消极等待的现象,从而降低幼儿一日生活的质量。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教师注重过渡环节,提前告知幼儿一日生活的安排与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具体而言,一是提供可视化的时间表。教师可以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安排,帮助幼儿了解一天中基本的活动内容和事情的顺序,使幼儿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看得懂。二是告知幼儿每日的生活。在所有幼儿到齐的时候,教师利用可视化的时间表向幼儿介绍每日的生活安排,并且当临时改变活动或是有特别的事件时,可以设置告知牌,事先让幼儿进行了解,以免导致内心的混乱。三是明确过渡预知的内容。主要包括提醒当前活动即将结束、预告即将开始的活动、交代需要做什么准备等方面,而预知方式应是幼儿熟悉的且不宜陈旧,可以尝试一个月更新一次,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相关产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