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让孩子“心灵”又“手巧”

小学生用自己种植的葡萄榨汁、酿酒,做馅饼,进行植物数据采集;中学生加入了护河志愿服务队,在杨浦滨江沿岸留下了实践足迹……对这些“10后”“00后”的学生来说,劳动是什么?劳动教育又给他们带来了什么?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心声。

 

 

马陆小学的学生捣碎葡萄,尝试自己酿酒(图片由学校提供)

劳动是能力的培养


“劳动是美好的、光荣的。在动手实践中学习,我能体验劳动的价值和辛勤付出带来的成就感。”马陆小学五(3)班学生刘璟弘说。

在社团时间,学校课程教学部部长李淑丹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制作出属于自己的“葡萄烘焙营养餐”。刘璟弘和小伙伴们一起把校园小农场里成熟的葡萄采摘下来,用器皿捣碎榨汁变成美味的葡萄汁,还可以继续发酵酿成葡萄酒。刘璟弘用手或按或搓,把面团变成了灵动的葡萄造型,接着放入烤箱中烘焙成美味的点心和同学们分享,葡萄的甜美和分享的快乐让劳动变得“色香味俱全”。

李淑丹告诉记者,马陆小学坐落于气候适宜、农业资源丰富,葡萄产业繁荣的“葡萄之乡”马陆镇,马小拥有得天独厚的本地资源开展劳动特色课程。

学校6节“葡萄”元素的特色劳动课程包含农业生产劳动、烹饪与营养、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新技术体验等7个任务群,围绕“农业生产劳动、现代服务业劳动”,形成了1~5年级葡萄的种植、养护、品鉴、宣传、销售、食品加工等六个主题系列课程。

马陆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朱英表示,课程辐射到家庭社区,覆盖“生产劳动、日常生活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类劳动形式,指向“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等四大劳动素养,培养学生愿劳动、会劳动、创造劳动。

马陆小学五(3)班学生卢学慧表示,自己会使用螺丝刀、测电笔等多种劳动工具,学会了使用各种材料,植物的种植方法,丰富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卢学慧爸爸很认同地说:“劳动能让理论学习与实践相互促进,在过程中不断提升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劳动是人格的塑造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作为上海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校,上海市新大桥中学积极探索生命教育一体化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契合点,将有着20年历史的护河志愿服务作为劳动教育的载体。

校德育主任陈玫介绍,学校将劳动教育与课堂相结合,例如化学课上,学生学习水的过滤和净化,地理课上,描绘河流的分布,生物课上,了解水生物的类型和构成,思政课上,学习河长制与可持续发展。“杨树浦水厂留下了新大桥学生们的足迹,杨浦环境监测站有他们的身影。”

为维护日益变美的城区环境,新大桥中学党员、团员和少先队员组成的“河小青”文明实践护河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护河志愿服务活动。每周,“河小青”护河志愿服务队的同学都会高举着“红领巾护河队”的旗帜,来到杨树浦港,开展劳动实践活动,高年级同学为预备年级介绍红领巾护河队曾经开展过的护河活动,老队员带着新队员们分头负责河岸边垃圾的清理。“河小青”们通过阅读文献了解杨树浦港历史,通过问卷和访谈了解市民对于河长制的认识和态度,通过河流水质监测,了解河流的健康状况,最终形成《新大桥中学杨树浦港河道观察探究报告》。

新大桥中学围绕“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探索劳动教育融合“河小青”护河专项行动的实施路径。作为新大桥中学“河小青”志愿者,学生魏子涵说:“每当穿起蓝马甲,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油然而生,去河畔进行水质检测,在河岸通道捡拾垃圾,向市民宣讲水环境知识。渐渐地,在心中护河已然成为一种精神。”

作为“河小青”志愿者家长,学生杨俪妈妈发现,女儿参加护河志愿活动后,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做事情持之以恒。“记得一次参加区级演讲比赛难度较大,女儿缺乏自信心,我用她参加护河活动的行为鼓励她,最终获得了成功。劳动教育给孩子人格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活动中激发了潜能,给了孩子不断成长的可能。”学生陆家祺爸爸说:“我发现,劳动教会了她有序思考的方法,提高了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和主动思考能力,培养了她的公民意识、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中王家宅委员会的徐书记表示,新大桥中学学生们在杨树浦港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劳动教育活动,带动了一批批孩子和家长参与,居委会成员时常在各个辖区听到对他们的赞扬。

 

劳动是成长的基石

 

新大桥中学党支部书记、副校长吴英姿认为,劳动引导学生们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用双手成就美好未来。作为学校,要精准把握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价值,探索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不仅让学生对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朱英表示,劳动可以培养“愿劳动、会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学生,学校设定劳动学习成果指标对应四项核心素养,形成具有安全劳动、规范劳动、吃苦耐劳、有始有终、珍惜劳动成果等劳动习惯和品质。

几年来,为构建贯通一体、开放协同的劳动教育工作格局,推进“五育融合”高质量发展,上海坚持开门办劳动教育,充分挖掘可利用资源,联合各校外基地共建,协同育人。去年5月,上海植物园、上海百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67家单位被命名为第二批上海市学生劳动教育基地(场所),这是继2021年首批68家公布后又一批基地。

上海市教委主任周亚明曾指出,劳动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要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的高度认识劳动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各区、各校要因地、因校制宜地设置课程内容,要坚持“开门办劳动教育”,推进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

据了解,近年来,上海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一体化理念整体规划各学段劳动教育,贯穿家校社各方面,努力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全国超大城市劳动教育贡献“上海方案”。 

相关产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