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15日电 14日,海淀区教育大会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举办。大会以“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建设教育强国首善先行区”为主题,系统部署了未来三年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路径。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总督学王嘉毅,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于英杰,海淀区委书记张革出席大会并致辞。
王嘉毅表示,海淀区是中国多所著名学府驻地,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涵养出独一无二的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生态,多年来持续为教育改革发展贡献了卓越的实践方案。希望海淀区把准时代方位,把握战略任务,继续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和体制机制优势,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部署转化为改革奋进的澎湃动力和新的实践成果,全力开创海淀教育事业新局面,为强国建设和首都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于英杰表示,海淀区是首都教育高地,学校众多、类型齐全,办学水平高。近年来,海淀区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科学教育发展、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和实践,在全市率先实现公办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全覆盖,承担了多项国家级重大教育改革试点任务,获评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希望海淀区以本次大会为契机,不断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书写“教育强、科技强、人才强”的崭新篇章,早日建成教育强国首善先行区,为北京建设教育强国首善之区当先锋、作表率。
大会发布了《海淀区建设教育强国首善先行区行动计划》及《深入推进海淀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海淀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工作方案》《海淀区“智启科创·赋能强教”行动计划(2025—2027年)》《关于进一步深化〈海淀区大学生实习实践行动计划〉的工作方案》和《海淀夜校建设工作方案》五项配套文件,构建起以“首善先行”为总纲的“1+5”政策体系,明确到2027年全面建成“纵向贯通、横向联通、泛在可及、数智赋能”的高质量教育体系。
会上,“十大教室”“海淀夜校”发布。会上还发起了加强青少年国际交流的共同倡议。海淀区人民政府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海淀教育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合作。
依托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会上海淀区与10所高校、科研院所签署深化校地合作协议,将率先构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人才联合培养体系,实现每所中小学至少有一所高校支持,在思政教育、科学教育、师资培养、课程建设等方面深度合作,打造大中小贯通的人才培养链条。
海淀教育“智启”智能体也在大会上亮相。该平台具备“智慧助学、智慧助教、智慧助管”三大功能,是海淀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载体。“智启”的发布,标志着海淀“人工智能+教育”融合模式进入全新阶段。
会上还正式发布了《海淀区“智启科创·赋能强教”行动计划》。海淀区人工智能教育联盟宣布成立,小米、华为、火山引擎、北京大学、十一学校等13家单位代表共同启动该联盟,未来将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与资源协同。
本次大会还特邀数学家、清华大学求真书院院长丘成桐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经验与思考”为题,进行了教育经验分享。
张革在总结讲话中表示,海淀区要以首善标准,构筑世界一流的教育引力场,打造“高质量教育体系服务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海淀模式,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努力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海淀智慧。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强化首都教育功能使命,深入推进“人工智能+教育”,进一步增强科技支撑力。着力构建全学段、全过程、全链条的高质量育人体系,进一步夯实民生保障力。深入挖掘区域资源潜能,构建更加开放共享的教育生态,进一步发挥社会协同力。全面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扩大国际影响力。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助理兼办公厅主任金鑫,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田祖荫,市委教育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李军锋,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李奕等中央、北京市有关部门领导,北京大学党委书记何光彩、清华大学校长李路明、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等近40所高校领导等约800余人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