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教育如何“优质均衡”?八位教育局长成都论剑

建设新一代基础教育发展高地——区域教育如何“优质均衡”?12月4日-7日,由蒲公英教育智库主办的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在成都市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举行,在《区域教育治理》杂志承办的教育局长分论坛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8位教育局长齐聚一堂,分享了区域教育发展的八个样本,为当下区域教育治理提供了新范式。

哈尔滨新区教育局局长王媛谈到,要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需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机制体制,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创新方式。同时,从办学体制、用人机制、评价方式入手,促进教育优质发展。

“教育治理就是要构建竞争机制”,安徽省阜阳市教育局局长刁卫华认为,让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要抓好薄弱学校底部攻坚,扎实推进“全面改薄”工程,抓好城区学校资源扩充,抓好教育信息化建设。同时,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探索创新办学模式,通过集团化办学、学校联盟、委托管理等形式,发挥优质学校带动作用,着力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规范招生行为。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教育局局长王建平从对学校的评价改革谈起,他认为需要从分层分类、简单考核和捆绑考核三方面入手。学校不同,评价也要有区分;考核方面,学校提出学年度发展型指标,教育局组织专家审定,以发展性指标达成度为依据进行年度考核。“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激发校长的工作积极性和治理学校的能力。”同时,他也谈到,“由于投入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区域教育治理应该永远在路上。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教育局局长闵乐萍对顺德区教育发展中心的职能定位及机构设置,区教育局的职能定位及内设机构,区教育局与区教育发展中心职能交叉情况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在顺德区,区教育局是行政管理部门,区教育发展中心是业务部门,二者归口统一管理教育专业管理机构。区教育局负责统筹、制度设计、过程监督、意见收集等,区教育发展中心负责贯彻实施、过程管理,并提供专业分析或评估报告供教育局参考。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教育局副局长杨波从学区共进、品牌共生、人资共享、发展共评四方面进行阐释。学区共进要遵循学校远景规划目标,兼顾现实教育布点,通过优质学校引领,品牌学校互助,资源共享,携手共进。建立学校主动内生优质发展机制,最大限度地统筹调配人、财、物。完善干部教师交流补充机制,推行岗位动态管理,实现“能上能下”,消除教师利益固化的痛点。突出“三出”原则,改革收入分配机制,突破收入分配不公的难点。通过大力表彰先进,讲好名师故事,建立和完善教师荣誉机制等方式放大亮点。构建第三方专业人士、责任督学和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发展评价机制。

山东省潍坊高新区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杨发君认为,高新区依法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实现了“学校的事情学校办、学校能干好的事儿,政府决不干预”;为学校教育发展举旗定向,依法监管作为基础,引领发展作为“管”的核心。坚持规划引领,体现政策的连贯与发展的递进,坚持专业引领,常态培训、点对点指导、科研成果引进相结合,坚持评价引领,实施“红线+底线+高线”三线评价机制。为学校自主发展破除障碍,坚持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建立“学校点餐、政府配菜”的新型服务机制。四川宜宾市翠屏区教育局副局长聂林丘提到了,翠屏区为了实现公平入学,建立了适龄入学儿童数据库,全面精准落实民生资助政策和教育兜底保障政策,对留守儿童进行全方位关爱,建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师。为了实现师资公平,城乡学校同标准统一核定编制,“区管校聘”校长教师交流轮岗送教走教。开辟现代化路径,实现教育多元供给,推行开放型教育,智慧型教育、活力型教育。重庆市璧山区教育委员会主任张忠提到,针对多年来区域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状,璧山区委、区政府以改善办学基础条件为着力点,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破局城乡一体化。在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的同时,璧山教育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支点,大力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发展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实现区域教育理念的“升级迭代”,区外纵向联动,实现区内学校与区外名校的理念同步。 

相关产品

评论